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蟲蟲危機-蟲害介紹(肆)

小黃薊馬
學名: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
危害習性
小黃薊馬嚴重危害芒果新梢花與幼果,以口器刺破幼嫩表皮,吸取細胞汁液,造成表皮細胞壞死,而呈現銹色褐色斑點。在花穗上刺食花梗影響花器發育;在幼果上,初期於果蒂附近危害,使果蒂部表面呈現出不規則斑點疤痕,嚴重時整個幼果均受害。受害部位隨果實增長而擴大造成果皮龜裂,致產生粗糙疤痕,無法恢復,因此,不論輕微或嚴重的傷痕均無法彌補。受害嚴重的果實會造成落果,較輕微者,其危害部位隨果實增長而擴大,使芒果表皮呈現粗糙狀,和正常果外觀的光滑度相差甚遠,賣相變差,嚴重影響品質。

Rhipiphorothrips cruentatus Hood (腹鉤薊馬)
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 (
花薊馬)

生態習性:
  
  腹鉤薊馬:發生於檬果生育期,一般由葉背靠近葉柄部份開始發生,初齡幼蟲聚集一處危害。
  花薊馬:僅發生於開花期,主要破壞花器。


危害特徵:
  
  腹鉤薊馬:危害中、老葉,被害處呈銹色或深暗色斑,葉片變黃,嚴重時脫落,其排泄物沾在葉面上,易引來雜菌寄生,污染葉面,阻礙光合作用。
  花薊馬:影響授粉。


圖十五、薊馬高密度危害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蟲蟲危機-蟲害介紹(參)

膠蟲(Kerria insect
學名:Kerria lacca Kerr
形態:
  雌成蟲無翅,赤紫色,體之背面中央具有一刺,並分泌膠質,覆蓋群集之蟲體,雄成蟲有翅型與無翅型兩種,體之背面無刺,初齡若蟲粉紅色後漸加深,體扁長,橢圓形。
危害狀:
  
芒果枝條之主要害蟲,若蟲以刺吸式口器插入幼嫩枝條,吸取植物之養液病分泌紅色臘質及白色臘質,蟲膠覆蓋群集之蟲體,附著在枝條包裹表皮,誘發煤病,排泄物並誘引螞蟻,其臘質堅硬不易脫落,如不防治,樹勢衰落,影響開花結果,嚴重時被害枝葉枯死,通風不良之坡地無修剪之老樹,被害嚴重。


螟蛾(Mango shoot broer
學名:Chlumetia transversa Walker
形態:
  雄成蟲灰黑色觸角絲狀,每節有射出之毛,前翅有波狀,黑色線紋多條,外緣有一排呈線狀黑點,體長8公厘,翅展16公厘,雌雄很像,雌體上無黑色冠毛,體長10公厘,翅展20公厘。卵乳白色,橢圓形,長1.2公厘。幼蟲剛孵化時,淡褐色,老熟幼蟲頭部卵圓形,胴部背面淡紫色腹面灰黃色,體長15公厘。蛹淡黃色,翅芽達第4 腹節長及全體之二分之一,體長10公厘。

危害狀:
  產於嫩梢上之卵孵化後,幼蟲蛀食嫩梢或花芽中,自頂部蛀入後漸向下蛀食危害成隧道狀。使新梢萎凋,或幼果脫落,當新梢萎凋後,如果幼蟲尚未老熟,則幼蟲爬出危害部而再找尋其他健全新梢繼續危害,於危害部並將排泄物集結在其部位,最後化蛹於其中,在幼蟲期可危害25個新梢,嚴重時,可導致50%以上新梢或花穗被害。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蟲蟲危機-蟲害介紹(貳)

東方果實蠅(Oriental fruit fly
學名: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形態:
  成蟲:腹眼間黃色,中央之一縱紋及頭頂之一橫帶褐色,前頭兩側有刺毛三對,顏面之中央有一圓形黑色紋,觸角細長,第三對約為第二節之二倍長;胸背密生黑色短毛,肩部之一橫紋及後方之側面橫帶淡黃色,胸背之刺毛赤褐色,稜狀部黃色至橙黃色,近末端有一對刺毛;翅透明,僅於前緣及臀部之斜紋為黑色;足淡黃色;腹部黃色至黃赤色,基部黑色,第二淡黃色,有一條黑色橫帶,第三節以下褐色,中央各有一黑色縱線,第三節基部側面褐色;雄蟲之腹部第三節側面後緣有刺毛塊。產卵管小,扁平,黃色,體長78公厘。
  卵:白色,一端尖細,一端鈍圓,中央稍彎曲,長約1公厘。
  幼蟲:體為黃白色,可透視其體內構造,體細長,圓錐形,頭部細,漸至尾端漸大,共14節,後端有3對氣孔,老熟幼蟲體長約10公厘。
  蛹:蛹殼光滑淡色,為圍蛹,體淡黃色,頭頂稍尖,足長超過尾端,翅芽達胸部中央,體長約4公厘,蛹殼長4公厘,寬2.7公厘,蛹期627天。

危害狀:
  雌蟲於交尾後,以產卵管插入成熟或近成熟之檬果果實並產卵,孵化後之幼蟲以果肉為食,引起果實腐爛及落果,果實失去商品價值。全年均可發現其存在,以79月蟲口密度較高,檬果成熟期尤其土檬果被害較嚴重。
圖十三、東方果實蠅

圖十四、產卵中的東方果實蠅

葉蟬(Mango leafhopper
學名:Idioscopus niveosparsus Lethirry (褐葉蟬)
   Idioscopus clypealis Lethierry(綠葉蟬)
形態:
  成蟲楔形,暗褐色,翅上有白紋,體長雌蟲5.2 公厘,雄蟲5公厘,卵象牙色,雪茄形一端尖而他端稍圓,尖之一端,附有白色羊毛狀臘物徑長約1.2 公厘,徑寬0.3 公厘,若蟲第 1齡淡灰色,以後各齡體色增濃,終成暗褐色。老熟若蟲體長4.5 公厘。
危害狀:
  成蟲大量產卵於幼嫩葉脈及花穗之主軸,花梗與新梢枝梗上,形同機械傷害,且成蟲及若蟲群集於花穗或新梢,吸收汁液,致落花落果,其分泌物誘發煤病,影響光合作用及污染果品,妨礙授粉為開花期最重要之
芒果害蟲。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蟲蟲危機-蟲害介紹(壹)

小白紋毒蛾(Small tussock moth
學名:Orgyia postica (Walker)
形態:
  成蟲:雄成蟲體長1125mm,翅展2434mm,體背面及前翅黃褐色,前翅上有暗色條紋。雌成蟲翅退化,全體黃白色,長橢圓形,體長約14mm
  卵:白色光滑,頂部有淡綠色環紋,卵產於雌蟲之繭囊上,為不規則之卵塊,每一雌蟲可產卵400500粒。
  幼蟲:身體顏色多有黃、白、黑、紅等,主要是黃色,頭部桔黃,體長約3公分,身上有長短不一的毒毛,有的散生,有則聚集長成毛束,體背方有四塊明顯而整齊的白色毛叢。
  蛹:體黃褐色,雄者紡錘形,略扁,長11mm,翅芽達及第五腹節後緣;雌者長橢圓形,翅芽僅及第二腹節中部。
為害狀:甫孵化之幼蟲群棲於植株幼嫩部位,啃食葉、新梢或嫩枝之表皮或花穗,隨蟲齡之增加而分散,老熟幼蟲尚啃食中老葉或果柄。


木蝨(Mango psyllid
學名:Microceropsylla nigra (Crawford)
形態:
  成蟲狀如小蟬,體長約0.9 公厘,初羽化之成蟲體呈黃色,後漸成暗色。複眼呈紫褐色,翅兩對透明,足呈黃色。卵呈長橢圓形,乳黃色,長約0.25公厘。若蟲體型扁平如胄甲,伏貼葉面,除二眼紅色外體均為黃色透明,觸角狀如刺,前緣成鋸齒狀,口器細長呈針狀

危害狀:
  產生蜜露誘發煤病妨礙光合作用。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流感來襲-病害介紹(參)

煤病(Sooty moulds of mango
病原菌:Meliola mangiferae Earle.
病徵:
  主要危害的地方葉片,枝條,樹幹和果實。被感染的枝葉,暗褐色黑褐色的斑點,而後期覆蓋滿整個葉片和枝條,變的十分的骯髒。此覆蓋塊斑為煤病菌絲所構成,疏鬆易碎,容易剝離脫落,被菌絲塊斑覆蓋下之葉組織仍然健康完好,但葉組織因無法接受充足之日光,故光合作用受阻,導致植株生長不好,樹勢衰弱;感染果實時,果皮上面常常呈現黑色塊狀污斑條狀之淚斑,隨果梗而下,降低果實之商品價值。


藻斑病(Algal leaf spot of mango
病原菌: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

病徵:
  危害芒果
時,主要是感染成熟的葉片,但也會感染枝條。病原於葉片正面生長,形成橘紅色,接近圓形之毛絨狀斑,直徑約 2-7毫米。藻斑病會影響葉片行光合作用,藻類並會吸取寄主的營養,嚴重時造成芒果樹落葉。

圖十一、藻斑病嚴重危害

圖十二、藻斑病影響照光面積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流感來襲-病害介紹(貳)

蒂腐病(Stem end rot of mango fruit
病原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無性世代屬真菌不完全菌綱,病菌於罹病組織上形成橢圓形黑褐色之柄子殼,內部著生柄胞子。柄胞子為分生孢子之一種,橢圓形、暗褐色,有一隔膜,菌絲生長溫度約為 8-38,最適生長溫度為 28-30,於夏季易發生。

病徵:
  受感染之檬果果實在市場上或貯藏期發病。首先果梗枯乾、脫落,接著
果蒂處組織軟化褐變,病斑擴展迅速,沿果軸中心蔓延,引起果實軟化、完全腐敗。有時病斑出現於果皮其他部位,初為水浸狀斑,病斑迅速擴大,果實腐敗。

黑斑病(Mango bacterial black spot(又名果斑病)
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igiferaeindicae
病徵:
  葉片或枝條被感染時,病斑初為水浸狀,而後轉為綠褐色,稍為凸起,最後成為黑色,有時會有黃色暈圈,嚴重時引起落葉,落葉前,病斑會形成綠島。黑斑病病斑大小由數毫米至數公分不等,不規則狀,易與炭疽病區別。枝條被感染時,會引起流膠,嚴重時造成枝枯與樹幹潰瘍。
  果實被感染時,約二至五天即開始出現病徵,病斑初為水浸狀,稍為隆起,最後轉成為黑色,並呈星狀破裂,病斑並向果肉組織內蔓延。幼果染病後,會引
起完全落果。近成熟果染病後,亦會引起部份落果。在果實、枝條或樹幹上形成之檬果黑斑病病斑上,經常滲出乳白色之菌泥,內含大量之病原細菌。

圖十、星狀裂果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流感來襲-病害介紹(壹)


炭疽病 (Mango anthracnose)
病原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Spauld & Schrenk (有性世代)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主要)
       C. acutatum (次要)無性世代
病原菌主要危害芒果的花穗、果實、及幼嫩枝葉。
花穗病徵:
初現深紅色小點,而後擴展成長橢圓形黑褐色凹陷之斑點,病斑也會出現在花穗上,引起嚴重之落花及落果。
果實病徵
幼果期:
病斑出現於果實之果梗及果皮表面上,初為紅褐色小點,而後擴大成近圓形黑色凹陷之病斑,有時佈滿整個果實表面,引起落果
生育期果實:
果實到採收前,一般不出現大型之黑色斑點,但於連續降雨時,偶爾會發生。一般於降雨後之陰濕環境下,愛文果實表面出現暗紅色的斑點,中心點較暗,但病斑並不擴大。
後熟果:
果實在採收三到五天後,果皮上開始陸續出現潛伏感染病徵。病斑初為黑色圓形,微微凹陷,而後擴大,且侵入果肉部份。病斑並會相連成一大片,使果實腐敗,不耐儲藏,完全喪失商品價值
枝、葉病徵:
幼嫩葉片上於降雨後或陰濕之環境下,出現針尖大小至數公分大的斑點,紅褐色或褐色,引起嚴重落葉,或造成葉片畸型及形成空洞。葉片亦有潛伏感染發生,於每年二至五月,成熟葉片上出現多角形中央稍凹陷之黑色斑點,大小約 0.3-0.5 公分,嚴重時每葉有百餘病斑,造成葉片黃化及大量落葉。(表徵:於高濕之環境下,各種黑色大型病斑上出現橘紅色或粉紅色之小點,肉眼就可辨識,為其特徵。
圖八、初期紅褐色小點果實病徵

圖九、滿地的落果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