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結語

  終於到尾聲了!首先謝謝有這個機會可以參加這個活動,非常感謝盧志玄先生慷慨熱情的幫助我們,還有實驗室的學姐們耐心的給我們建議!
  我們從芒果的結果初期開始記錄,到現在成熟了可以採收,隨著果實一天天成長,文章一篇篇建立,對芒果的認識也一滴滴在進步。由於現今農業技術進步,芒果大部分病害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控制,唯獨天災較無法預測,今年因為枋山長時間無雨的氣候,影響到落山風地區的果斑病嚴重,所以採收後的芒果賣相不佳導致整體價格偏低,但不被落山風襲擊的地區也是有很多品質優良可以賣到好價錢的芒果。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下手來處理:可到較不被落山風影響的地方種植─如我們參訪的田、施用有機質肥料和營養劑─增強植物生長勢、施用銅劑或抗生素─對細菌性病害能達到有效防治可增設防風設施但成本過高普遍不常見。
圖三十五、辛苦後甜美的果實

圖三十六、最後與盧志玄先生和學姐們的合影

分級與包裝

  採收後在旁邊的工寮也沒有閒著,負責分級的大姊要從剛剛採下來的芒果中,挑出有瑕疵、畸形和過熟的,且在剩下的果實中依照色澤、大小和成熟度分別集中分類,最後才可以放入包裝盒中,在過程也可以看得出她們分工合作的好默契!放入的過程中也充滿學問,要怎樣的角度才會美觀?要怎樣的大小才會剛好塞滿?都考驗著包裝大姊的智慧!盧先生說為了講究新鮮和品質,在還沒有採收前就有人預訂好今天的芒果,包裝完後就可以上車運到對方手上。
圖三十三、正在幫金煌芒果分級的大姊

圖三十四、裝箱後的愛文芒果

誰知芒果酸? 粒粒皆辛苦

       這次的一日農夫體驗是採收芒果,我們到達果園的時間差不多是早上八點鐘,在早晨溫暖的陽光下開始了今天的體驗。盧先生為了激勵我們,他說:「只要幫忙裝滿一籃芒果,就讓你們試吃看看並帶一箱回家」,聽到這我們兩個頓時忘了沿途的舟車勞頓,為了一嘗芒果的美味,認真的聽著採芒果的技巧原來從白色套袋外看進去,要隱約透出黃色,才是可採收的!看著專門採收的大姊熟練的採著一顆顆的芒果,對比我們因為找不到要領而手忙腳亂的樣子,就知道這不是那麼簡單的工作!看看她們身上包得密不透風的裝備,在屏東連日超過攝氏30℃的環境下,還要整日工作!而我們光站著頭頂的汗就不自覺的往下流,真的是每採一顆就對她們佩服一分!最後大約10點的時候,我們完成任務,終於如願吃到香甜可口的愛文芒果,現在想起來還是很難忘記那第一口美妙的滋味,更難忘記那揮汗工作的過程你能想像汗如雨下到連眉毛都擋不住汗水的景象嗎?
圖二十九、盧志玄先生採收教學


圖三十、採收大姊包得密不透風

圖三十一、親自採收情形

圖三十二、辛苦採收後的成果

六月六日:實地訪問(四)芒果採收

  從上次芒果套袋完,經過兩個多禮拜再來訪查,發現今天果園格外熱鬧,原來是到了要採收的時候!盧先生說這個時期他們都會請臨時工,幫忙採收、分級和包裝。看著一車車的芒果,在聽著他手中電話接不完,說著今天的價錢多少?什麼時候到貨?難掩滿意的笑容,就知道他之前種植的辛苦沒有白費!我們也分享著他的喜悅,邊跟著他記錄今天的行程。

圖二十七、整車的愛文芒果


圖二十八、新鮮甜美的芒果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流感來襲-病害介紹(肆)

芒果畸形病(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
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分生孢子呈鐮刀型

病徵:

根據受害部位不同,芒果畸形病可分為營養器官畸形和花序畸形。農民稱之為「瘋花」或「瘋欉」。罹病後出現枝葉畸形的現象,長出大量新芽,節間短縮肥大,枝條上產生許多不正常芽點,花穗則出現花軸變短簇生,花器葉化,兩性花變少,幾乎不著果也不正常謝花的現象。
圖二十五、正常芒果花穗

圖二十六、畸形病芒果花穗



參考資料

2014農友月刊第10419號。減少芒果畸形病傳播,臺南區農改場獻策。

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芒果咬一口

芒果之營養價值
  本草綱目有記載:芒果「益胃氣、止暈嘔」,說明芒果之營養成分相當高,尤其富含膳食纖維,對於體內環保很有幫助,對講求養生的現代人是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宋代馬志所著的《開寶本草》中記載:芒果性涼味甘而微酸,可生津止渴止嘔利尿,適用於津液不足、口乾舌燥、嘔吐、小便不利等現象。現代醫學研究指出,芒果每百公克所含的維生素C,高出其他水果許多,常吃可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此外,芒果所含的粗纖維,可增強腸蠕動,加速結腸內糞便的排除,可抑制結腸癌的產生。而芒果所含的芒果甙也具有去痰、止咳及抗癌的作用。

芒果加工產品:

一、芒果汁和果泥
芒果汁為果肉系飲料,依原料型態來分,是以芒果果泥為原料,若製成水果汁商品,則必須依中國國家標準的分類(CNS2377 )所訂定水果汁及其飲料類。關於影響芒果製品的因素,在原料選擇上,除了考慮不同芒果品種和果實本身的特性外,應注重果實成熟度、新鮮度、糖酸比率、風味、色澤、營養成分等,同時也應注意果實榨汁率所生產效益的問題。

二、芒果丁
芒果丁原料以愛文品種為主,果肉橙黃柔軟,細膩而且多汁,纖維細、風味甜具清淡芳香,糖度約 13~15°Brix,切成丁狀供為加工原料,注重果實成熟度、新鮮度外,調整糖酸比率,再添加填充液進行殺菌包裝,同時也應注意果實在殺菌時收縮的量,提供給芒果冰品和外銷之市場。

三、芒果果醬
利用芒果本身所含的高甲氧基果膠(high methoxy pectin; HMP),再和糖、酸在適當比例下經加熱(104)熬煮而形成凝膠,果膠含量約為1.5%時凝膠效果較佳,所需糖量約為6065%,有機酸量約為0.3%,pH值為3.45 左右,若芒果本身果膠含量不足,則需補充果膠量,市面上會補充果膠粉、洋菜或寒天等添加物幫助凝膠。然而一般果醬製造必定會外添加糖,提高糖度達到 60%左右,果醬的濃縮終點溫度為104 ,此時糖度為6065°Brix左右。愛文和凱特的糖度在1215°Brix以上,酸度分別為0.21%和 0.26%,芒果這兩品種香氣足,較適合拿來製作果醬,做為沙拉、優格、醬料調味等點心之應用。

 四、芒果青
芒果青是將未成熟土芒果,進行鹽、糖醃時,會因滲透壓作用而進行脫水,使得組織變軟,同時在高滲透壓下,可抑制酵素和腐敗菌之生長,另將糖類與胺基酸產生熟成,能消除苦味澀味,使得芒果青酸甜可口風味漸轉佳,因此,又稱為情人果,每到土芒果樹上果實纍纍,家家戶戶以往都會動手製作的簡單芒果醃漬加工品。

五、芒果乾
新鮮芒果含水量約85%,芒果乾燥受熱時,表面的水分先蒸發,芒果內部水分,遂經組織滲透到表面,再蒸發並擴散於空氣中,直到芒果的水分含量與周圍空氣中水分含量達到平衡為止。依乾燥方法可分為自然乾燥法與機械乾燥法,前者為曬乾、陰乾者屬之,可將水分降至15%以下,後者可再分為加壓、常壓或減壓狀態乾燥,常見為熱風乾燥法、水蒸氣乾燥法、冷風乾燥法及冷凍乾燥法,目前市面上芒果乾常見品種為土芒果、愛文和凱特等,早期乾燥方式將一顆芒果切成 6~8片,以糖漬處理,再進行乾燥至水分含量15~18%(林,2010),為熱風乾燥;近以水蒸氣乾燥方式,將一顆芒果只切2片果肉片,外觀似如烏魚子,坊間稱為烏魚子芒果乾,也是目前最為暢銷商品。

六、其他
長久以來,在芒果加工產品,尤其芒果在市場上接受度高,除了上述產品外,芒果加工品還有芒果酒精飲料、冰棒、冰淇淋、以及芒果蛋糕、派、果凍等,廣泛之應用。芒果整體加工過程及加工程序,因受限於無法使用許多的食品添加物,在產製設備又空間相對不足等不利的條件下,造成芒果加工品之品質、運送、貯存、管理不如食品工業,惟現階段需建構芒果加工生產體系,進行產製技術、衛生安全條件、加工製程副產物加值轉型出多元產品,創造芒果產業的價值鏈。


參考資料
陳曉菁、王仕賢,芒果多元化利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102-2。
陳曉菁、王仕賢,芒果多元化利用。2013。提昇芒果產業價值鏈研討會專刊p.33~38,臺南。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芒果產期調節

芒果盛產季節約夏季的6~8,剛好這個時間也是很多水果的盛產期,導致價格的大跌,農民常常欲哭無淚,因此,適當的改變產期可以減少儲存成本壓力,提供新鮮的農產品給消費者享用。

芒果提早產期之方法:
(一)六月進行植株樹幹環狀刻傷處理,但愛文芒果樹幹環狀刻傷處理即在靠地面之主幹部刻傷韌皮部,令芒果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
(二)七月以益收(Ethrel)生長素稀釋2500倍進行營養生長之抑制處理2~3次,每10天噴一次。
(三)開花後在10~11月有很多天然的蒼蠅等授粉昆蟲,須加以保護,以促進授粉,結實後須加以疏果,每穗留1~2即可,以促進果實的肥大及快速的成熟。

延後產期之方法:
(一)愛文品種有開第二次花的習性,故可應用摘花技術,自花穗基部摘除已開的花穗,培養再開第二次花,如此可以有效地避開寒流,達到正常開花,促進結果的目的。
(二)摘花時期,愛文品種應在"立春"(24)摘花,較能提高再開花率。
(三)在去年果實採收後,應增施20%的肥料,以供給因多開一次花所需要的肥分。同時需選擇強壯植株進行摘花處理,較能增加再開花率。
(四)摘花後,部份枝條會有新梢和花穗一起長出,宜立即摘除新梢,以防養分之競爭。再生花長出後須立即進行滴水灌溉,以促進授粉及果實之肥大。
(五)摘花後,於再開花前及幼果期宜噴氯化鈣500倍混合硼酸400倍,以防缺硼症。噴佈後可提高花粉發芽率及減少落果率。

(六)應用摘花技術,延後愛文品種的產期,應選芒果在開花期遇上寒流、霪雨及霜害之惡劣環境進行,較能提高其結實率,若遇到風調雨順的暖冬時,則請勿進行摘花處理。

圖二十三、芒果樹環剝處理


圖二十四、芒果樹環剝處理近照


參考資料
劉銘峰、張明聰、黃和炎。1988。提前或延後芒果產期需技術。4頁。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技術專刊園藝-1 (No.45)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芒果的桃園三結義

芒果的種類大致上有:再來種(土芒果)、愛文芒果、金煌芒果、凱特、台農一號、農民黨、玉文六號、金興、玉林、慢愛文、金文、紅凱特、金蜜、杉木一號、紅龍、文心、黑香、聖心、懷特、海頓,我們以常見的四種分別介紹。

再來種(土芒果):植株高大,抗病蟲害強、產量大、耐旱、果實具有濃郁香味,幼果可以做情人果,成熟果可做蜜餞、芒果干、冰沙、芒果汁、果實纖維粗、果粒小,果肉少是其缺點,栽培的管理方法較為粗放
愛文芒果:自美國佛羅里達引進,植株可達4公尺,但農民勵行矮化作業,已降至2.5以下,皮薄肉細,沒什麼纖維,味香多汁,抗病性弱為最大缺點,採收後易發生
金煌芒果:位於高雄市六龜鄉黃金煌先生,以懷特當母本凱特當父本,所育成。植株強健但有直立徒長的現象,難以整枝修剪使其矮化,抗病性很強抗炭為最,栽培管理粗放,噴藥次數少了很多相對於愛文芒果,一般均在幼果期提早套袋

凱特:自美國佛羅里達引進,但產期可到910月,抗病蟲害強,果農均較晚實施套袋,但因產期晚易受颱風危害與消費者有吃膩厭倦感,故售價不高,所以栽培面積不大。
圖二十一、愛文芒果


圖二十二、金煌芒果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芒果主題館

五月十六日:實地訪問(三)套袋教學

        因為來枋山的路上,沿路的芒果幾乎都套袋了,而盧先生的果園明顯慢別人兩個禮拜套袋,正當我們滿心好奇準備發問的時候,他已知道我們的疑慮,一邊忙著手邊的工作,一邊跟我們解釋說:「芒果要大顆、顏色要深,就是要多照陽光和給它呼吸的空間」。我們為了感謝盧先生傳授許多芒果相關知識,也自告奮勇當個「假日農夫」,順便學習如何套袋!第一次發現原來套袋的袋子右邊有鐵線,纏繞在果實與枝條交界用於固定套袋。
圖十八、盧先生套袋示範
圖十九、套袋錯誤矯正
圖二十、套袋實際操作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五月十三日:實地訪問(二)之果斑病肆虐

〔記者陳彥廷/綜合報導〕屏南地區芒果園疑受霧霾影響,使得俗稱「臭頭」的果斑病大舉入侵果園,枋山農會表示,受到霾害和溫差過大的影響,當地芒果產量預估將減少六成,令果農憂心忡忡。縣府農業處則表示,先請鄉公所搜集資料,近日內將同農糧署及農改場人員勘災,若受損面積超過兩成就會通報申請農業天然災害補助。
果斑病的斑點影響賣相,也容易導致裂果,只能當成NG品便宜賣,今年從枋山鄉楓港以北到枋寮鄉芒果園幾乎都被果斑病入侵,情況十分嚴重,縣長潘孟安昨天與地方民代、農會人員到果園視察災情。

枋寮也估受災逾3成

枋山區農會總幹事陳德慶表示,芒果樹對溫差及空氣品質特別敏感,質疑是霧霾隨著雨水落到果實,才導致果斑病發生,甚至連套袋都無法防護,原本預期今年的產量能超越去年,但現在現在看起來,當地一千七百公頃的芒果園,恐怕有六成受到重創;枋寮區農會總幹事鄭清水也說,當地一千兩百公頃果園受損面積估計超過三成。

縣府請專家研商解決

潘孟安指出,今年東京、首爾及北京等愛文芒果的通路全在洽談中,訂單湧現前卻遇上果斑病,擔心到時會交不出貨,果斑病禍首不排除來自霾害,將請專家研商解決。

(2015-03-27引自 自由時報)

五月十三日我們這次參訪盧智玄先生另一處落山風較大的芒果果園,滿山遍野的芒果幾乎都受影響,果斑病和裂果現象普遍,令其相當困擾。


圖十六、果斑病病徵



圖十七、受落山風影響裂果嚴重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蟲蟲危機-蟲害介紹(肆)

小黃薊馬
學名: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
危害習性
小黃薊馬嚴重危害芒果新梢花與幼果,以口器刺破幼嫩表皮,吸取細胞汁液,造成表皮細胞壞死,而呈現銹色褐色斑點。在花穗上刺食花梗影響花器發育;在幼果上,初期於果蒂附近危害,使果蒂部表面呈現出不規則斑點疤痕,嚴重時整個幼果均受害。受害部位隨果實增長而擴大造成果皮龜裂,致產生粗糙疤痕,無法恢復,因此,不論輕微或嚴重的傷痕均無法彌補。受害嚴重的果實會造成落果,較輕微者,其危害部位隨果實增長而擴大,使芒果表皮呈現粗糙狀,和正常果外觀的光滑度相差甚遠,賣相變差,嚴重影響品質。

Rhipiphorothrips cruentatus Hood (腹鉤薊馬)
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 (
花薊馬)

生態習性:
  
  腹鉤薊馬:發生於檬果生育期,一般由葉背靠近葉柄部份開始發生,初齡幼蟲聚集一處危害。
  花薊馬:僅發生於開花期,主要破壞花器。


危害特徵:
  
  腹鉤薊馬:危害中、老葉,被害處呈銹色或深暗色斑,葉片變黃,嚴重時脫落,其排泄物沾在葉面上,易引來雜菌寄生,污染葉面,阻礙光合作用。
  花薊馬:影響授粉。


圖十五、薊馬高密度危害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蟲蟲危機-蟲害介紹(參)

膠蟲(Kerria insect
學名:Kerria lacca Kerr
形態:
  雌成蟲無翅,赤紫色,體之背面中央具有一刺,並分泌膠質,覆蓋群集之蟲體,雄成蟲有翅型與無翅型兩種,體之背面無刺,初齡若蟲粉紅色後漸加深,體扁長,橢圓形。
危害狀:
  
芒果枝條之主要害蟲,若蟲以刺吸式口器插入幼嫩枝條,吸取植物之養液病分泌紅色臘質及白色臘質,蟲膠覆蓋群集之蟲體,附著在枝條包裹表皮,誘發煤病,排泄物並誘引螞蟻,其臘質堅硬不易脫落,如不防治,樹勢衰落,影響開花結果,嚴重時被害枝葉枯死,通風不良之坡地無修剪之老樹,被害嚴重。


螟蛾(Mango shoot broer
學名:Chlumetia transversa Walker
形態:
  雄成蟲灰黑色觸角絲狀,每節有射出之毛,前翅有波狀,黑色線紋多條,外緣有一排呈線狀黑點,體長8公厘,翅展16公厘,雌雄很像,雌體上無黑色冠毛,體長10公厘,翅展20公厘。卵乳白色,橢圓形,長1.2公厘。幼蟲剛孵化時,淡褐色,老熟幼蟲頭部卵圓形,胴部背面淡紫色腹面灰黃色,體長15公厘。蛹淡黃色,翅芽達第4 腹節長及全體之二分之一,體長10公厘。

危害狀:
  產於嫩梢上之卵孵化後,幼蟲蛀食嫩梢或花芽中,自頂部蛀入後漸向下蛀食危害成隧道狀。使新梢萎凋,或幼果脫落,當新梢萎凋後,如果幼蟲尚未老熟,則幼蟲爬出危害部而再找尋其他健全新梢繼續危害,於危害部並將排泄物集結在其部位,最後化蛹於其中,在幼蟲期可危害25個新梢,嚴重時,可導致50%以上新梢或花穗被害。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蟲蟲危機-蟲害介紹(貳)

東方果實蠅(Oriental fruit fly
學名: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形態:
  成蟲:腹眼間黃色,中央之一縱紋及頭頂之一橫帶褐色,前頭兩側有刺毛三對,顏面之中央有一圓形黑色紋,觸角細長,第三對約為第二節之二倍長;胸背密生黑色短毛,肩部之一橫紋及後方之側面橫帶淡黃色,胸背之刺毛赤褐色,稜狀部黃色至橙黃色,近末端有一對刺毛;翅透明,僅於前緣及臀部之斜紋為黑色;足淡黃色;腹部黃色至黃赤色,基部黑色,第二淡黃色,有一條黑色橫帶,第三節以下褐色,中央各有一黑色縱線,第三節基部側面褐色;雄蟲之腹部第三節側面後緣有刺毛塊。產卵管小,扁平,黃色,體長78公厘。
  卵:白色,一端尖細,一端鈍圓,中央稍彎曲,長約1公厘。
  幼蟲:體為黃白色,可透視其體內構造,體細長,圓錐形,頭部細,漸至尾端漸大,共14節,後端有3對氣孔,老熟幼蟲體長約10公厘。
  蛹:蛹殼光滑淡色,為圍蛹,體淡黃色,頭頂稍尖,足長超過尾端,翅芽達胸部中央,體長約4公厘,蛹殼長4公厘,寬2.7公厘,蛹期627天。

危害狀:
  雌蟲於交尾後,以產卵管插入成熟或近成熟之檬果果實並產卵,孵化後之幼蟲以果肉為食,引起果實腐爛及落果,果實失去商品價值。全年均可發現其存在,以79月蟲口密度較高,檬果成熟期尤其土檬果被害較嚴重。
圖十三、東方果實蠅

圖十四、產卵中的東方果實蠅

葉蟬(Mango leafhopper
學名:Idioscopus niveosparsus Lethirry (褐葉蟬)
   Idioscopus clypealis Lethierry(綠葉蟬)
形態:
  成蟲楔形,暗褐色,翅上有白紋,體長雌蟲5.2 公厘,雄蟲5公厘,卵象牙色,雪茄形一端尖而他端稍圓,尖之一端,附有白色羊毛狀臘物徑長約1.2 公厘,徑寬0.3 公厘,若蟲第 1齡淡灰色,以後各齡體色增濃,終成暗褐色。老熟若蟲體長4.5 公厘。
危害狀:
  成蟲大量產卵於幼嫩葉脈及花穗之主軸,花梗與新梢枝梗上,形同機械傷害,且成蟲及若蟲群集於花穗或新梢,吸收汁液,致落花落果,其分泌物誘發煤病,影響光合作用及污染果品,妨礙授粉為開花期最重要之
芒果害蟲。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蟲蟲危機-蟲害介紹(壹)

小白紋毒蛾(Small tussock moth
學名:Orgyia postica (Walker)
形態:
  成蟲:雄成蟲體長1125mm,翅展2434mm,體背面及前翅黃褐色,前翅上有暗色條紋。雌成蟲翅退化,全體黃白色,長橢圓形,體長約14mm
  卵:白色光滑,頂部有淡綠色環紋,卵產於雌蟲之繭囊上,為不規則之卵塊,每一雌蟲可產卵400500粒。
  幼蟲:身體顏色多有黃、白、黑、紅等,主要是黃色,頭部桔黃,體長約3公分,身上有長短不一的毒毛,有的散生,有則聚集長成毛束,體背方有四塊明顯而整齊的白色毛叢。
  蛹:體黃褐色,雄者紡錘形,略扁,長11mm,翅芽達及第五腹節後緣;雌者長橢圓形,翅芽僅及第二腹節中部。
為害狀:甫孵化之幼蟲群棲於植株幼嫩部位,啃食葉、新梢或嫩枝之表皮或花穗,隨蟲齡之增加而分散,老熟幼蟲尚啃食中老葉或果柄。


木蝨(Mango psyllid
學名:Microceropsylla nigra (Crawford)
形態:
  成蟲狀如小蟬,體長約0.9 公厘,初羽化之成蟲體呈黃色,後漸成暗色。複眼呈紫褐色,翅兩對透明,足呈黃色。卵呈長橢圓形,乳黃色,長約0.25公厘。若蟲體型扁平如胄甲,伏貼葉面,除二眼紅色外體均為黃色透明,觸角狀如刺,前緣成鋸齒狀,口器細長呈針狀

危害狀:
  產生蜜露誘發煤病妨礙光合作用。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流感來襲-病害介紹(參)

煤病(Sooty moulds of mango
病原菌:Meliola mangiferae Earle.
病徵:
  主要危害的地方葉片,枝條,樹幹和果實。被感染的枝葉,暗褐色黑褐色的斑點,而後期覆蓋滿整個葉片和枝條,變的十分的骯髒。此覆蓋塊斑為煤病菌絲所構成,疏鬆易碎,容易剝離脫落,被菌絲塊斑覆蓋下之葉組織仍然健康完好,但葉組織因無法接受充足之日光,故光合作用受阻,導致植株生長不好,樹勢衰弱;感染果實時,果皮上面常常呈現黑色塊狀污斑條狀之淚斑,隨果梗而下,降低果實之商品價值。


藻斑病(Algal leaf spot of mango
病原菌: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

病徵:
  危害芒果
時,主要是感染成熟的葉片,但也會感染枝條。病原於葉片正面生長,形成橘紅色,接近圓形之毛絨狀斑,直徑約 2-7毫米。藻斑病會影響葉片行光合作用,藻類並會吸取寄主的營養,嚴重時造成芒果樹落葉。

圖十一、藻斑病嚴重危害

圖十二、藻斑病影響照光面積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流感來襲-病害介紹(貳)

蒂腐病(Stem end rot of mango fruit
病原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無性世代屬真菌不完全菌綱,病菌於罹病組織上形成橢圓形黑褐色之柄子殼,內部著生柄胞子。柄胞子為分生孢子之一種,橢圓形、暗褐色,有一隔膜,菌絲生長溫度約為 8-38,最適生長溫度為 28-30,於夏季易發生。

病徵:
  受感染之檬果果實在市場上或貯藏期發病。首先果梗枯乾、脫落,接著
果蒂處組織軟化褐變,病斑擴展迅速,沿果軸中心蔓延,引起果實軟化、完全腐敗。有時病斑出現於果皮其他部位,初為水浸狀斑,病斑迅速擴大,果實腐敗。

黑斑病(Mango bacterial black spot(又名果斑病)
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igiferaeindicae
病徵:
  葉片或枝條被感染時,病斑初為水浸狀,而後轉為綠褐色,稍為凸起,最後成為黑色,有時會有黃色暈圈,嚴重時引起落葉,落葉前,病斑會形成綠島。黑斑病病斑大小由數毫米至數公分不等,不規則狀,易與炭疽病區別。枝條被感染時,會引起流膠,嚴重時造成枝枯與樹幹潰瘍。
  果實被感染時,約二至五天即開始出現病徵,病斑初為水浸狀,稍為隆起,最後轉成為黑色,並呈星狀破裂,病斑並向果肉組織內蔓延。幼果染病後,會引
起完全落果。近成熟果染病後,亦會引起部份落果。在果實、枝條或樹幹上形成之檬果黑斑病病斑上,經常滲出乳白色之菌泥,內含大量之病原細菌。

圖十、星狀裂果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流感來襲-病害介紹(壹)


炭疽病 (Mango anthracnose)
病原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Spauld & Schrenk (有性世代)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主要)
       C. acutatum (次要)無性世代
病原菌主要危害芒果的花穗、果實、及幼嫩枝葉。
花穗病徵:
初現深紅色小點,而後擴展成長橢圓形黑褐色凹陷之斑點,病斑也會出現在花穗上,引起嚴重之落花及落果。
果實病徵
幼果期:
病斑出現於果實之果梗及果皮表面上,初為紅褐色小點,而後擴大成近圓形黑色凹陷之病斑,有時佈滿整個果實表面,引起落果
生育期果實:
果實到採收前,一般不出現大型之黑色斑點,但於連續降雨時,偶爾會發生。一般於降雨後之陰濕環境下,愛文果實表面出現暗紅色的斑點,中心點較暗,但病斑並不擴大。
後熟果:
果實在採收三到五天後,果皮上開始陸續出現潛伏感染病徵。病斑初為黑色圓形,微微凹陷,而後擴大,且侵入果肉部份。病斑並會相連成一大片,使果實腐敗,不耐儲藏,完全喪失商品價值
枝、葉病徵:
幼嫩葉片上於降雨後或陰濕之環境下,出現針尖大小至數公分大的斑點,紅褐色或褐色,引起嚴重落葉,或造成葉片畸型及形成空洞。葉片亦有潛伏感染發生,於每年二至五月,成熟葉片上出現多角形中央稍凹陷之黑色斑點,大小約 0.3-0.5 公分,嚴重時每葉有百餘病斑,造成葉片黃化及大量落葉。(表徵:於高濕之環境下,各種黑色大型病斑上出現橘紅色或粉紅色之小點,肉眼就可辨識,為其特徵。
圖八、初期紅褐色小點果實病徵

圖九、滿地的落果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三月二十一日:實地訪問(一)

2015/3/21


  第一次到盧先生的農地,映入眼簾是一大片剛結果的芒果園。盧先生一邊做他的工作,一邊開始跟我們介紹他的芒果園,原來現在正值疏果的時期,他拿著手上的剪刀示範著怎麼疏果,疏果的技巧是一個花序留二至三個生長勢較好的果實,是為了避免因距離太近所造成的碰撞傷害和養分競爭。順便跟我們抱怨最近的長時間的沒下雨,本來大自然會幫忙疏果的!(原本開花後一些未授粉的果實會被雨水打落,可避免營養被不必要的吸收)
圖五、盧先生示範如何疏果。

圖六、除去生長勢弱果實。

圖七、果實碰撞受傷。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枋山古至今

2015/3/30


  枋山鄉的歷史發展約可追溯到西元1860年代左右,在早期原住民排灣族打獵、聚落的所在地,到了漢人進入枋山地區開墾後,見這裡有座小山經常有山崩的狀況發生,並將此地命名為『崩山』,但崩山一詞對於漢人較為不吉利也不好聽,因此以台語的音譯改名為『枋山』; 日據時代枋山屬高雄『洲』恆春『郡』之管轄,台灣光復後方改為鄉。
  行政區分為楓港,善餘、加祿、枋山等四村,其中善餘村原屬於楓港村,民國四十四年因人口增加始劃分為兩村。
圖四、實際訪問後的合影

參考資料
枋山鄉公所網頁
台灣旅遊景點網頁

枋山之地理環境介紹

2015/3/30


  枋山鄉位於台灣屏東縣西南方沿海,北臨枋寮鄉,東沿中央山脈,西部濱臨台灣海峽,南接車城鄉。鄉境呈現特殊狹長地形,南北長達30公里,但東西寬卻僅有100公尺左右,且多為海岸峭壁,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人口約5770人,是本島人口最少的平地鄉,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圖三、枋山位置圖


參考資料 
枋山鄉公所網頁
     http://localdoc.ncl.edu.tw/tmld/browse_map.jsp?map=1825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車過枋山


2015/3/21


  我們開了2小時車程,一路上天氣灰濛濛的感覺要下雨!終於到達枋山,訪問到有栽培芒果多年經驗的盧智玄先生,一看到本人就被他樂觀開朗的個性所感染,談話的過程完全沒有距離!經我們說明來意,他很豪氣的答應讓我們參觀他果園!後來了解到,他種植面積高達五甲之多,位在枋山多處,為了我們交通方便,他帶我們訪察位於加祿村總面積約三甲的農地,這也是枋山少數不被落山風影響的地區。他非常熱心的跟我們介紹他的芒果園,對於我們因為好奇心而問的非常多問題,幾乎是有問必答!(例如:為什麼要放水桶啊?這裡有幾棵芒果樹?)他總是像彌勒佛一樣滿臉笑意且不厭其煩的回答我們的問題!真的很謝謝他!
圖一、與盧智玄先生合影

圖二、加祿村農場所在地